|
发表于 2022-5-3 0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博翻新前的布展感觉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不如,记得以前的展览虽然是纯玻璃柜子,但涵盖广西古代历史、少数民族服饰生活文化、太平天国运动、广西革命历史等多个常设展览,展品丰富,内容充实,而且建筑既有前厅和走廊的开阔大气,也有中庭天井小园林的精巧别致,就算是负一层的临展区,巧妙的引入自然光的设计,也觉得颇有后现代建筑艺术的气息。一般早上去参观完整个展览基本都中午了,在二楼大厅的一大排木沙发上一坐,看着对面墙上花山岩画的仿制壁画,感觉自己小小的人生和悠远历史文化的那种对比很是感慨,后面民族文物苑的开始更是让文化增加了休闲和乐趣。
工作以后很少去区博,2016年再去就感觉整体布展调整了以后很是局促,常设展览少了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和铜鼓的大部分文物分流到民博,且现有的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多媒体布置也蛮敷衍,“瓯骆遗粹”平铺直叙,合浦和贵港汉墓的重点也不突出,光线也很差,布展面积不大也让人感觉就是没多少展品可摆,而且到宋为止,后面元明清内容就没了,一位讲解员说是没地方摆了。若区博希望布展起到写意”留白“的效果,建议去国博和其它省级博物院再学学怎么运用光影效果的,(虽然我觉得国博唐宋的部分弱了些,据说豫陕晋的博物院比较强势,国博征不动太多唐宋的精品文物)。至于”瓷美如花“的立意总觉得很无奈,广西本地存世的文物没什么精品,还不如把近现代或当代的精品钦州坭兴陶和北流瓷都安排上展,总好过目前大都是征集其它地区建窑龙泉窑景德镇出产的陶瓷文物,而且布展的效果建议学学首都博物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或者学学福建博物院的”艺匠天工“。
说多了还是博物馆整体建筑结构局限了布展的提升,期待翻新后的区博有更好的展览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