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自由高飞

我眼中的--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3 1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1还是很有特色的。。期待深圳来一栋见了晚不掉的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到深圳版逛一下,居然看到了此等好帖,收获不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澳台三地,只有台湾和我们一样,是右行制的,对于交通就不需要慢慢适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01,全身上下的各种符号
tartar 发表于 2013-8-20 16:08

李祖原惯用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0: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自由高飞


    说白了就是城中村,这种地方你也能看出情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多了解台湾,才能知道两岸真正差距在哪里:

国粉们定义两岸差距的时候,都假设1949年是从同一水平线出发的。看了不少台湾人的文章,尤其是独派的,如林浊水、李筱峰等才知道1945年时,台湾至少领先当时的“中华民国”几十年!台湾人均用电量30年代是同时大陆十几倍,40年代是100多倍(和国统区澈进内陆没什么工业有关);台湾人均寿命比大陆高十余岁;识字率、城市化率是大陆数倍。。。农业基础也好的多,农产品自给有余,还有大量经济作物输出。而当时大陆几乎是一片蛮荒之地,饿殍遍野,1935年全国(国统区、东北除外)钢产量只有5万吨,不及日本1/100!

想来其实毫不奇怪:清末台湾就已经是各省中相当富庶的,割让日本后,日方进行了50年的大力开发建设,从未经历战乱,同时代大陆战乱不修,打了数十年仗,到1945年,两岸差距比今天还大。若非当时两岸差距极大,也不会有“228”事件了。

抗战前两岸经济差距至少三倍,到1949年因为大陆又打了十多年仗,差距更大。将两岸起步点放在同一层次上,是最大的谎言。东德和西德、北朝鲜和南朝鲜,分列前确实是一个国家,两边差距很小;台湾在1895年-1945年间被日本殖民了50年,和久经战乱的大陆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有了极大差别。从1949年至今的整体发展速度,大陆比台湾要稍微快些(今年中国人均6700-6800美元,台湾2万出头,大约1:3;而1949年事的差距还比这个大)。更有意思的是: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是在民主化之前完成的,以1996年首次大选为界,此前台湾人均已经达到1万4,两岸差距20多倍!此后17年反而缩小到1/3,台湾17年间仅仅从1万4成长到2万。按这速度,再过十年,台湾和国粉的所有优越感自然会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小巷太有情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1: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台湾人确实非常媚日,这点让人不能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1: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自由高飞


    说白了就是城中村,这种地方你也能看出情调?
xfxtfl 发表于 2013-8-23 20:03



    文艺小清新特有的情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2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7# Blake


    深圳基本还是很脏,除了中心市区,人少的地方干净点。

    还有就是设计不耐看,没细节,对不起设计之都这称谓。这点可以对比下深圳的港铁与深圳地铁的无论从设计,以及人性设施,就可以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0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7# 自由高飞


    明明楼主先提某党使这个主题引发连续政治争议,真是,是人是鬼你说了算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0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7# 自由高飞


    明明楼主先提某党!唉,是人是鬼你说了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00: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8路电车


    一看就是搞结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0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kysoldier 于 2013-8-24 08:18 编辑
回复  自由高飞
    说白了就是城中村,这种地方你也能看出情调?
xfxtfl 发表于 2013-8-23 20:03


双北、高雄、台中等几个大城市的楼盘,几乎都是独栋住宅,双塔或三四栋以上的小区少之又少,想不通为何不盖花园小区,来增加绿覆率、降低建蔽率。所以台湾看起来到处都是城中村的模样,五层以下的连排楼房非常多,不过台北的楼有个特色,就是串联骑楼,很多地方出门逛街都可以不带伞。
不过也因为台北花园小区少,没有小区间的城墙,公园也不会设出入口(因为没有墙),马路中间没有栏杆,通达性较高,形成大街小巷都能穿梭的景观。也因此,商业密度非常的高,店面招牌林立,整个台北的商业氛围都类似於华强北、水围、金三角或是广州的荔湾区。

福田这方面稍弱一些,很多小区底下都是墙,甚至就一家士多店,当然也有一些住宅将裙楼延伸到小区外,开一整排的店,但还是不够多。

商场部分,台湾的购物中心很少,百货公司是主流模式,柜位密集拥挤,除了新光三越信义店稍微大气一些,台北的商场没有一家比得上万象城逛起来舒服。
地铁及地下街部分,丰盛盯、会购区越来越成熟,但质感及无障碍设施还有进步的空间,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台北,可以逛一下台北捷运地下街,京站、市政府捷运地下街。

士多店方面,在台湾叫杂货店,在30年前开始出现统一超商之后,个体士多店就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7-11,全家及莱尔富等,这些连锁士多店占的比例估计超过九成五,经营广度高(代缴社保水电瓦斯电话信用卡帐单、高速公路过路费充值、打印、传真、送货、地铁卡),厕所及临时用餐区的设置率也很高,因为熟食生意也很多,营业面积越来越大(咖啡厅化、超市化),目前已成为寡占市场的通路战。深圳则像对分散,连锁品牌较多,但经营项目较单一,连锁士多店间的贩卖品项差异化较小。

小的觉得台北与深圳,双方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深圳是比較有計劃性的城市規劃,台北則是放養長成的,社会的藩篱较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自由高飞


    真美啊,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5 06:28 , Processed in 0.04936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