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5 1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杭州市政 府工作报告(全文重点)
一、2023年工作回顾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20059亿元、增长5.6%,成为全国7个城市之后新一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的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中成功前移一位;财政总收入4916.5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亿元、增长6.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9.7%;工业投资首破千亿、工业用地接近300平方公里、上市公司首破300家、人才总量超过300万人。
——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2015年,杭州首次跻身全国特大城市。8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提升双向发力,持续带动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创新集聚,城区总人口突破千万、达到1002.1万,成为全国10个超大城市之一。《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第73位、创历史新高。
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在册市场经营主体187.5万户、增长11.7%,新增上市公司22家、总数达302家。组建杭州数据交易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达28.3%。“中国软件名城”复评全国第二。“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等产业地标建设全面启动。
创新深化实现新突破: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高能级科创载体提能升级,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中科院杭州医学所获批直属所,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总量达18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9%。北航中法航空学院获批设立并正式招生,西湖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9.7万人,连续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实施《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新一批营商环境国家试点改革举措150项,杭州国际商事法庭挂牌成立。完善“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管理体系,基金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3亿美元、增长13%,其中制造业占比51.5%。全国首创数字自贸区制度型开放举措23项,数据开放综合评价指数居全国204个参评城市第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居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杭甬“双城记”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转。
坚决推进共同富裕: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和钱塘院区开工建设,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投入运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成启用。获得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举办权。
二、2024年政 府工作安排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加快全球创新策源地建设。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力争大科学装置投运一个、开工一个、谋定一个,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基础。
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极弱磁大装置、钱塘高教园区等高能级平台,建设环大学、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4个,创建概念验证中心3家。探索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高水平推进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省部属高校战略合作,全面建成西湖大学并支持其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国科大杭高院建设。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
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功率器件制造、封装和测试设备等优势环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国产替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拟芯片高地、全国高端芯片设计高地,集成电路产业营收800亿元以上。推动“通义千问”等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模型发展,发放“算力券”,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源地。持续提升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新电商之都、国际软件名城,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势力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5%。
实施制造业焕新跨越行动。制定实施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快速集聚,高标准推进“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建设,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发挥亚运长尾效应,全力打造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深化武林、湖滨、吴山三大商圈建设,持续打造国内外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地标商圈。恒隆广场、奥体滨江银泰、奥体萧山商业中心等项目建成开业,打响“不夜天堂·乐购杭州”城市消费品牌。加快离境退税网点增点扩面,推出离境掌上退税服务。推动预付式消费管理立法,创建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
加快建设国际赛会之城。设立国际赛会之城发展专项资金,建成启用大会展中心一期,加快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全力办好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高水平承办2024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国际划联皮划艇“杭州超级杯”、世界杯马术比赛等国际赛事,培育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等本土品牌赛事。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推进国际重要交往中心建设,招引国际专业组织总部或分支机构5个,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增强城市辨识度,加快战略性重点区块发展,围绕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沿钱塘江金融港湾4条廊道,推动未来科技城、云城、临空经济示范区、钱塘新区、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大城北、江南科学城、临平数智城等区域快建快成、成片成势,打造城市新地标。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筹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推动天目山未来谷和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建设,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