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消逝的碎片

[龙城交通] 并州路、坞城路改造拆迁进行时(热烈庆祝10月21日通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1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14日,并州路双塔西街路口开始铺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0日,施工人员焊接供热管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5日,并州路、长风街立交桥初具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4日,并州路、沙河桥路段下穿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8日,施工人员在便道铺设地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1日,安装路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擦亮太原城市名片

      一条路,甚至能让人记住一座城市。提起长安街,人们会想到北京;提起汉正街,人们会想到武汉……对此,专家们认为,城市街道名称是反映一个城市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没有了路名也就抹灭了一段历史。在有着2500年历史的太原城中,唯一有两条道路是以自己的古称命名的街道,一条是并州路,另一条是龙城大街。并州路,无疑更多承载着太原的历史。
     不仅便道破旧不堪,路面也是坑坑洼洼,并州路日渐“衰老”的公用服务设施难以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很有改造的必要。改造后的并州路,应该留下什么,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并州路这条以太原古称命名的道路,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凝聚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在并州路通行数十年的“大辫子”103路电车是否应该保留,便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最后,争论并没有持续多久,并州路就留下了103路电车这个街道“名片”,这也是太原这座工业城市的“名片”之一。一个注重自己历史和传统的城市,定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改造前的并州路缺少品位。一座充斥着钢筋水泥、缺少公共空间和绿色的街道,多少显得苍白。拆墙透绿,拆临还绿,拆违建绿,拆旧添绿,并州路(坞城路)沿线至少新增16个小游园,让我们看到了并州路光辉灿烂的明天。并州路(坞城路)两侧的土地,如今是寸土寸金,见缝插针地进行商业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是非常让人眼馋的“蛋糕”。何况,太原已经捧回“国家园林城市”的牌匾,将那些珍贵的土地多拿出一些来用于商业开发,也是名正言顺,怎么都说得过去的。但决策者们仍然坚持在城区“见缝插绿”,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这样的理念让人敬佩。减轻现代城市的商业气息,增加现代城市的田园气息,太原醉心于在黄金地段“见缝插绿”,更看重的是“唐风晋韵·锦绣老城·清凉圣境”的品牌塑造,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点滴落实,更看重的是对太原的未来以及子孙负责。
     一条街道的改造,可以传承的东西很多,很遗憾没有能力将其一一挖掘,但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并州路会成为太原一道新的城市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湖真用心了,旧图都弄成黑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跨线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州路坞城路往昔   

     史料记载,530年前,当时的并州路,虽只是通往明太原府城“承恩门”的一条土路,却是皇帝的诏书圣旨送达的官道。由于城内晋王府的府门越过红四牌楼与承恩门相对,皇帝的诏书圣旨就由承恩门传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出入。《太原市北城区地名志》中描述,明朝时,扩建的太原府城有8座城门,位于南城垣之东的南东门叫做“承恩门”。承恩门之外的那条南关中街,便叫做“承恩门外大街”。但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一次火灾将其毁于一旦。后又在原址新建城门,称“新南门”。1911年,辛亥革命时,因太原守防新军从此突破,又被称为“首义门”,而首义门外的大街又得名“首义关”或“首义关街”。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为沟通城区与武宿飞机场而修建此路,这就是并州路的雏形,当时是仅为宽5米的黄土路。
     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守城阎军累劝不悛,负隅顽抗,首义门即毁于战火。上世纪50年代初,首义门废墟被清理,同时,新建了太原最大的群众汇集地“五一广场”,而广场向南延伸扩建新路取名为并州路。
据《太原市南城区地名志》记载:1954年,并州路是在首义关和并州路的基础上拓宽新建的。1957年,再次改造。1958年以南内环为界,将该路段分成南北两段,北为并州北路,南称并州南路。
     自此,并州路成为太原市南北向的重要干线之一。而随着并州路的不断扩建,一些单位与居民选择这里为自己的生活居住地,晋阳饭店、太原市邮政大楼、省地质勘查局、太原市塑料工业公司、太原师范学院等单位纷纷而至,太行仪表厂、山西电机厂等众多企业纷纷落户并州路两侧。并州路,在承载太原不断南进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州路沿线的很多地段曾经也因军队驻扎而留名。例如,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的得名,是因为日军侵华时在此设置军营,后阎锡山骑兵部队也驻扎于此。营盘是军营的俗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
     坞城路是并州路向南延伸的部分。“坞城”最初是一个有军事意义的堡垒。在清顺治《太原府治》记载中,被称为“乌城”“邬城”。后来考证认为叫“坞城”更贴切,有小城的意思。坞城路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拓建而成,因直穿坞城村东,1958年命名为坞城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造的真好
耿大V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78# 32412202


    今天晚上偷偷的出去。把堵路的地方都挪开。明天你就是见证通车的第一人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还是一个个都不动脑子,还是“唯一有两条道路是以自己的古称命名的街道,一条是并州路,另一条是龙城大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05:55 , Processed in 0.065478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