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8 06: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之前看过王梦恕写的北京地铁设计回忆,同时结合我跟伦敦公交公司人员的交流中大致总结一下(逻辑混乱,大家当散文看吧):
地铁大概分为深埋和浅埋,浅埋是早期施工常用的方式,大概20-30m深,有的更浅,甚至就在几米一下或者仅仅是挖个沟。造价低,技术要求低,而且最早的伦敦地铁因为是蒸汽机车牵引,必须留有换气口,所以也不能太深。缺点也很明显,对地上影响大(地铁经过时附近建筑物明显感到噪音和震动,BBC的一个演地下播室因此废弃),建造时影响地上交通(伦敦早期线路是周边全拆干净在挖沟修地铁,修完再盖房子),战时意义一般,对核打击和空袭防护较弱。北京早期地铁本来是为战备修建,打算深埋,但考虑到当时地质和技术,采用了浅埋(后来有人见证某年有履带车从长安街直接破土而出,大家也可以去北京二环下面感受二号线经过的地震)
深埋当然利弊相反,一般60m以下,平壤和莫斯科都有超过100m深的,抗核打击能力强,但是造价奇高,肯定不能地面开挖施工了,得用盾构机,盾构机本身就很贵,而且寿命很短。因为盾构机类似于钻头,所以早期的伦敦地铁都是圆形管道,因此得名tube(英国用underground法国用metro,subway其实是地下过街通道)。伦敦部分老线路车厢很坑爹,因为要迁就圆形管道,车厢顶部两侧都被削去很多,甚至有的线路已经因为截面过小而废弃(纽约也有不少废弃的地上地下铁路)。对于深埋线路,我最大的抱怨就是地下真的很热,而且气味很怪异,老线路维护很麻烦,所以铁轨颠簸得很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