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9-7 1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cs202 于 2020-9-7 13:50 编辑
今天来说说南广场未来进站的人流示意图:
1、南广场进站方案示意图根据云南电视台报道的图纸及南广场公示的图纸由自己设想,不代表最终成果,欢迎大家交流、批评、指正;
2、言归正传,开始说一层进站。根据云南电视不完整的一个截图(1-设想信息来源图),根据公示的图纸,推测出电视台中南广场进站黑色虚线实际是代表了地铁客流的一个大致出入站方式。根据南广场的情况,进站方案(2-一层进出站设想图)绿色的安检为我个人认为的最合理的安检位置,因为南广场东宽、西窄。对比既有的北广场13个安检口的长度卫星图大约量测得40米,北京路防止车辆进入的墩子距离安检人员人流控制的入口约13米。同理,南广场西侧最窄的地方大概是到按键10-12米(具体看安检设置的位置),而且刚好,这个南广场西边窄,东边宽,这样的话最窄的进站安检在西边,刚好人都是趋向于近处,那么越往西人越少,刚好就能起到一定的分流,越远人越少,和现在广场的形状相似,按照现在北广场的规模,实际上南广场可以比北广场安检的规模还大,既有的北广场能满足节假日(虽然也有排长队情况),未来来看,南北同时进站,南广场可以多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开放入口个数,可以保证乘车人员快速进站而不拥挤于集散广场,也不拥挤到建筑外的非机动车及机动车道。
3、进站方案(2-一层进出站设想图):按照电视台的图,根据现场公布的图,一层的出站非常简单,既有的昆明站出站通道南端加一排出站闸机,然后直接通道出站就到地铁口,可以选择坐地铁或到其它方向;一层的进站则根据电视台的图,预计绿色区域为安检,然后进站,东西各有一个楼梯,其中东侧因为较大的面积,设置一个楼梯两个扶梯;西侧较小设置一个楼梯和一个扶梯。
4、因为电视台的图和现场公示的图有不同,故二层的入站分流方式根据图的不同分为两个,然后我自己看着方案一二都不满意,又自己胡思乱想了一个(求轻喷 )。
方案Ⅰ(3-二层进站设想图1):该方案根据目前南广场围挡外的图纸进行,上楼后南侧一大片区域,实名闸机进入后,从图上看,在既有的老南站房和新站房之间有一个通道直达进站的大道;
Ⅱ(4-二层进站设想图2):该方案为七月底电视台报道的图纸,该方案的主要不同是,上楼梯后直接进行实名安检,然后南侧一大片区域为休息区域,并可以直接上进站通道进入候车厅;
Ⅲ(5-二层方案三):该方案是自己不根据图上标注的内容,自己认为上楼后,在两个楼梯中间设置统一的实名认证,类似现在昆明站北广场上二楼前一排的实名闸机,然后走中间的架空通道进入候车厅。
分析:1、否定方案Ⅱ。方案Ⅰ及方案Ⅱ均为在楼梯口设置实名验证闸机,其中个人认为可以排除方案Ⅱ,因为方案Ⅱ直接上楼梯就要进行实名验证在进入空旷区域,即使效率再高,也需要考虑实名闸机可能罢工的可能,一旦通行不畅,堵在楼梯出口一小段的区域,实在危险,随意该方案估计是最早否定的,所有后来公式的不一样。
2、可行方案Ⅰ。方案Ⅰ是进入二层以后可选择直接进入闸机或者到南侧相对空旷的地方稍息,该方案人多时可以疏导人流进入空旷区域再进行实名认证,总体方案Ⅰ可行。
3、推荐方案Ⅲ。因为方案Ⅰ及方案Ⅱ均为在楼梯口设置实名验证闸机,对于上楼梯非常不利,所以方案Ⅰ及方案Ⅱ很可能图上楼梯口的建筑未必为实名验证杂集,故方案Ⅲ为在两个楼梯中间设置实名验证,旅客上楼后有很大的空间集散,实名进站安全、快速,利于乘客组织。
4、因为无正式的施工图,以上方案均为推测,仅供大家娱乐参考。
5、方案Ⅳ(6-楼梯方向变更二层示意图)。以上内容仅按照电视台图(1-设想信息来源图)设计,如果一层上二层楼梯方向改变,就衍生了方案Ⅳ(6-楼梯方向变更二层示意图),该方案就可以将实名安检闸机设在楼梯两次,因为不在楼梯二层入口处,可以直接进入空旷的二层厅。
6、总结:总体来说,新弄的二层小楼的二楼部分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候车厅,配套一定的座位和商业。如果是考虑能尽快实名验证,然后随时可以快速到候车厅上车,只有方案Ⅱ(4-二层进站设想图2)是先实名后进入大厅,其它方案都不具备,但是方案Ⅱ又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候车应考虑在候车厅比较安全(不容易错过车),信息也全,也有检票口,方案Ⅱ基本不可能。这样来看,其它的方案(包括楼梯反向方案),二层均为一个安检后的集散,预计空旷的地方主要为商业,而不设置座椅(商业内部除外),提醒大家赶紧实名后进站进入自己的候车厅。个人估计最终进站方案为方案Ⅲ(5-二层方案三)或者方案Ⅳ(6-楼梯方向变更二层示意图)。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请多多指教,Ending~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