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5月7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17: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印哥 发表于 2018-5-7 16:08
三期会把省博-武大这一段连起来么?

这一段很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7: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湖水怪 于 2018-5-7 17:21 编辑
宫崎骏家的BoNiu 发表于 2018-5-7 14:16
曾今建设和设计武汉站的那些人,没有想过要像普铁火车站一样候车厅弄很大,想的是高铁以后就如公交化一般 ...


我经常干这事,临开车前几分钟入闸。
有一次踩点刷票过机后,下面站台的乘务员大姐还在招手:快点快点,广州南广州南,马上发车,赶紧上车走鸟啊~~~有一种赶城乡大巴的既视感。
但武汉站可以说是我见过的火车站中最方便,走路最少,进站上车最快的火车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7: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这一段连起来,毕竟是挨着市中心的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7:4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nny1988 于 2018-5-7 17:51 编辑

      汉正街控股集团正式更名为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建投作为长江新城建设的主力军,是长江新城一级土地开发和投融资的平台。长江建投的成立也意味着长江新城的建设将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8: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武汉站就是坐火车最方便的站。下面也有星巴克,仟吉,基本上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规划的火车站数量多,所有每一个可能都不用规模超大,武汉这是群狼战术,顾及城区各个地方。希望新汉阳站早日开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9:0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5-7 16:32
好像所有的省会城市都会停吧,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好像还没有长沙南不停的吧,武汉到北京的也好像没有郑州不 ...

以前有不婷长沙南的标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19:5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去武汉站也是快赶不上了 真没想到那么方便 广州南站下车到上地铁除了想骂人还是想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mano320 于 2018-5-7 21:05 编辑

据Digitimes报道,产业链最新消息指出,天马的第六代AMOLED产品将在今年中旬(6月30日之前)投入量产。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每月15000块玻璃基板,第二阶段大约在今年底和明年初,产能推进到30000块玻璃基板。

报道称,2017年,天马面向智能手机伙伴出货了大约2600万块全面屏显示面板。其中,LCD面板的出货量上,天马更是高居第一。今年,天马有望实现每月出货300万块全面屏手机面板的能力,其中,LTPS(低温多晶硅)材质占55%,a-Si(非晶硅)占30%,AMOLED占5~10%。

目前,天马的5.5代和6代LTPS产线都是“火力全开”的状态,玻璃基板的月产能分别达到3万块。资料显示,天马的6代AMOLED产线位于武汉,是中国第一条成功点亮的第6代AMOLED产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1: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封锁 高德红外自主创新走出“强芯”之路
2018-05-07 中国工业报
"自强不息 —— 中国工业界的喉舌。”

中国工业报记者 高明静 实习记者 张楠

4月16日,美国对中兴通讯激活了长达7年的禁售令,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决不放弃。中兴之痛,国内一家红外技术高科技企业——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早有体会,九年前,他们遭遇了几乎与中兴一样的事件。
受制于人
  红外探测器是整个红外产业的核心,它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危险气体检测、高铁运行检测、天文观测及航空航天等民用领域,以及战机、无人机、卫星、舰船、导弹武器系统等高端装备,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及尖端科技发展的重要核心器件。
        2008年以前,国内红外产品的芯片,即“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实行严苛的出口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红外芯片领域,西方国家更是将其产品及研制技术列为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美国严格禁止对我国出口。不仅如此,还对除美国之外,拥有红外芯片核心技术产品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压力,限制其对华出口。
  当时,唯有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法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少量的工业级三流红外芯片,且明确限制不允许用于军事领域。当时国内配额最多的高德红外,平均每年也只有千余个左右。
  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国内某公司将高德红外使用法国红外芯片制造的红外热成像设备打入国际市场,法国政府迫于美国压力,立即对高德红外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和产品技术封锁,全面禁止向高德红外提供任何规格的红外芯片及其相关技术产品服务。


突出重围

  当时,高德红外通过中法联合会申诉都无法协调解决,直接导致高德红外无芯可用。事发突然,公司只能一方面暂时利用原有的红外芯片库存以及向国内科研院所购买不具备批量供应能力、稳定性较差、价高质平的红外芯片来维持基本经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寻找国内代工及流片合作厂家等方式,来探索如何解决公司红外芯片批量化需求的长期性问题。
  高德红外深知,中国只有掌握了红外核心器件的研制技术,才能彻底打破西方封锁,保障我国军事国防安全。为满足国内应用需求,彻底解决国外“卡脖子”现状,高德红外不等不靠,奋发图强,以此事为导火索,走上了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自主建设生产线的道路。
  高德红外国产红外芯片的研制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国有探测器的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在高德红外持续投入及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的支持下,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禁运,有效确保了我国红外芯片的自主可控及军事装备安全。
引领世界

  目前,高德红外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红外核心器件、红外及其综合光电系统、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民营高科技军工上市企业,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红外热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通过工业设计、制造、原材料等多方面努力,高德红外建有我国最先进、批产规模最大的非制冷型、制冷型碲镉汞和制冷型Ⅱ类超晶格的三条8英寸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线,生产的红外探测器产品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不仅使得我国夜视夜战装备和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不再受制于人,保障了国家安全,而且大批量、低成本的红外芯片也被广泛应用于民用红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同时,高德红外还具备完整的高科技武器系统总体研制能力,现已构建起一条从上游红外核心器件到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匹配、陀螺稳定平台、火控、制导、战斗部、发动机、舵机等武器分系统,再到最终完整的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的红外武器装备系统全产业链。
  一家民营企业在进入集成电路产业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相关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并盈利,这是我国芯片产业在面对国外层层封锁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少有案例。
  知困,当自强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时对科研人员说,“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无论是九年前的高德红外“禁售令”,还是此次中兴事件的发生都警示着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封锁,激起了中国对产业发展的反思和对攻克核心技术的决心,这或将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关链接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专业从事红外核心器件、高科技红外武器装备系统和民用消费类产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7年该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坚持自主创新是高德红外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德红外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的研发。已获得专利200余项,参与多项国军标的制定,承担国家和军方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的科研成果。
   与此同时,高德红外还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培育了
“GUIDE”、“GuidIR”、“MobIR”、“ThermoPro”、“EasIR”、“Infrafusion”、“KnightIR”等驰名海外的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产业化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天航空、工业检测、检验检疫、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和个人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1: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封锁 高德红外自主创新走出“强芯”之路
2018-05-07 中国工业报
"自强不息 —— 中国工业界的喉舌。”

中国工业报记者 高明静 实习记者 张楠

4月16日,美国对中兴通讯激活了长达7年的禁售令,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决不放弃。中兴之痛,国内一家红外技术高科技企业——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早有体会,九年前,他们遭遇了几乎与中兴一样的事件。
受制于人
  红外探测器是整个红外产业的核心,它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危险气体检测、高铁运行检测、天文观测及航空航天等民用领域,以及战机、无人机、卫星、舰船、导弹武器系统等高端装备,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及尖端科技发展的重要核心器件。
        2008年以前,国内红外产品的芯片,即“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实行严苛的出口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红外芯片领域,西方国家更是将其产品及研制技术列为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美国严格禁止对我国出口。不仅如此,还对除美国之外,拥有红外芯片核心技术产品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压力,限制其对华出口。
  当时,唯有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法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少量的工业级三流红外芯片,且明确限制不允许用于军事领域。当时国内配额最多的高德红外,平均每年也只有千余个左右。
  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国内某公司将高德红外使用法国红外芯片制造的红外热成像设备打入国际市场,法国政府迫于美国压力,立即对高德红外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和产品技术封锁,全面禁止向高德红外提供任何规格的红外芯片及其相关技术产品服务。


突出重围

  当时,高德红外通过中法联合会申诉都无法协调解决,直接导致高德红外无芯可用。事发突然,公司只能一方面暂时利用原有的红外芯片库存以及向国内科研院所购买不具备批量供应能力、稳定性较差、价高质平的红外芯片来维持基本经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寻找国内代工及流片合作厂家等方式,来探索如何解决公司红外芯片批量化需求的长期性问题。
  高德红外深知,中国只有掌握了红外核心器件的研制技术,才能彻底打破西方封锁,保障我国军事国防安全。为满足国内应用需求,彻底解决国外“卡脖子”现状,高德红外不等不靠,奋发图强,以此事为导火索,走上了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自主建设生产线的道路。
  高德红外国产红外芯片的研制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国有探测器的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在高德红外持续投入及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的支持下,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禁运,有效确保了我国红外芯片的自主可控及军事装备安全。
引领世界

  目前,高德红外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红外核心器件、红外及其综合光电系统、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民营高科技军工上市企业,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红外热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通过工业设计、制造、原材料等多方面努力,高德红外建有我国最先进、批产规模最大的非制冷型、制冷型碲镉汞和制冷型Ⅱ类超晶格的三条8英寸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线,生产的红外探测器产品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不仅使得我国夜视夜战装备和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不再受制于人,保障了国家安全,而且大批量、低成本的红外芯片也被广泛应用于民用红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同时,高德红外还具备完整的高科技武器系统总体研制能力,现已构建起一条从上游红外核心器件到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匹配、陀螺稳定平台、火控、制导、战斗部、发动机、舵机等武器分系统,再到最终完整的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的红外武器装备系统全产业链。
  一家民营企业在进入集成电路产业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相关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并盈利,这是我国芯片产业在面对国外层层封锁环境下取得成功的少有案例。
  知困,当自强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时对科研人员说,“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无论是九年前的高德红外“禁售令”,还是此次中兴事件的发生都警示着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封锁,激起了中国对产业发展的反思和对攻克核心技术的决心,这或将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关链接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专业从事红外核心器件、高科技红外武器装备系统和民用消费类产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7年该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坚持自主创新是高德红外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德红外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的研发。已获得专利200余项,参与多项国军标的制定,承担国家和军方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的科研成果。
   与此同时,高德红外还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培育了
“GUIDE”、“GuidIR”、“MobIR”、“ThermoPro”、“EasIR”、“Infrafusion”、“KnightIR”等驰名海外的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产业化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天航空、工业检测、检验检疫、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和个人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5-7 16:32
好像所有的省会城市都会停吧,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好像还没有长沙南不停的吧,武汉到北京的也好像没有郑州不 ...

郑州和长沙都有跨越线,以前长沙南又不停的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2: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站主要是候车厅中间是缕空的,如果那一层做实了一点都不小
反倒是从地铁出来上到进站口真是麻烦,特别是东进站口,不坐直达就只能出站绕半天再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8-5-7 21:10
突破封锁 高德红外自主创新走出“强芯”之路
2018-05-07 中国工业报
"自强不息 —— 中国工业界的喉舌。 ...

这个故事为什么不靠谱拍成电视剧,天天都是年代剧婆媳剧完全没欲望看。这么好的题材不能浪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7 23:0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站确实不要太方便,出差多,每次都从光谷打车走三环去武汉站,路上从来没遇到过堵车,时间非常可控,高铁也非常准点,大家都按时间来就行了,没必要提前太多时间去等。今天去武昌站座普铁也是掐着点去的,主要还是改变出行习惯。有地铁和高架出行,做好时间规划,不去给公共资源添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4 11:35 , Processed in 0.04706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