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5-5 0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耳易在十全街开出第一家“红楼”,主打鲜榨果汁。“那时街上的网红店还不多,我们凭着一杯杯果汁慢慢积累起人气。”耳易回忆道。五年后,洞察到年轻人对特色甜品的需求,他决定转型做Gelato,并坚持将红楼Gelato(苏州首店)继续放在十全街。“这里的年轻客群对新鲜事物包容度高,每次研发新口味,顾客的反馈就是最好的市场调研。”如今,“红楼”已经走出十全街,在全国拥有6家门店。
与“红楼”隔街相望的“麻雀”咖啡,同样是十全街“主理人经济”的典型样本。4月19日,麻雀刚迎来自己的8岁生日。主理人华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庆生会,邀请那些长期支持的粉丝。
这些由年轻人主理的本土小店,不仅用产品吸引客流,更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将十全街的市井烟火气转化为潮流文化符号。“麻雀”的招牌屋檐、“嘿啰面包”的网红露台、“啡舍”的共享空间,与“红楼”的“苏州牌”果汁,共同构成街区独特的视觉标识,吸引着各地游客专程打卡,传统街巷在“主理人经济”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文旅效应与多维经济共生
成老牌街区流量“密码”
当一楼商铺逐渐趋于饱和,十全街的主理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二楼空间,由此催生出别具一格的“二楼经济”。不少店铺以一楼小巧的门头为入口,通过精心设计的楼梯连接到二楼主体空间,将原本容易被忽视的垂直空间,巧妙转化为集创意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新消费场景,让整个街区的商业空间得到立体式的拓展。
与此同时,十全街的“后街经济”也悄然崛起。漫步滚绣坊,这里展现出与主街完全不同的静谧与文艺:日式小酒馆、温馨的手工艺店铺,以及隐匿于巷子深处的书院与精酿酒吧,共同构筑一片低调而浪漫的商业空间。
主打“首店”的九十葉人气火爆。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摄
“全国知名文旅IP效应”“改造后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如今的十全街,已然成为苏州最具活力的文旅消费街区之一,“中国有条十全街”的口号也越发响亮。
在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永博看来,十全街能够实现如今的商业繁荣,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发展逻辑。首先,十全街商业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姑苏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十全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姑苏城的记忆。在商业发展过程中,十全街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商业业态中。这种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也为街区商业发展注入了灵魂。
街区商业业态丰富,成拉动街区消费的强劲引擎。姑苏区融媒体中心 李志翔/摄
周永博还表示,十全街形成的“主理人经济”“二楼经济”和“后街经济”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条街上,聚集了大量充满生机和创意的青年创客,他们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创意,孵化出诸多具有独特文化格调、能够精准吸引年轻客群的创新业态。他们深刻洞察Z世代“颜值即正义”“情绪价值优先”的需求,在产品设计、店铺装修、营销推广等方面都注重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还能收获独特的情感体验。
周永博说十全街的商业蝶变,是姑苏区城市更新和商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它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魅力的消费场所,也为其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