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天晨

[鸠兹古韵] 芜湖老街巷(一):淳良里历史文化街区、堂子巷民俗文化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5: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15 17:24 编辑

汪道涵故居

  汪道涵故居位于索面巷18号。这幢老宅的背后有着一段幽长的历史。它的建造者为李慎吾,关于他的详细情况,由于年代久远,现已无法探究,如今,我们也只能从居住在此老邻居只言片句的回忆中采得一二。据说李慎吾供职于当年的交通银行,好像还当过一阵子行长。老人们说李慎吾盖此屋应该是在他发迹之前,由此可见,李慎吾应出生于殷实之家。

  1914年,汪道涵父亲汪雨湘(一作雨相,又名树德)受聘为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芜湖二农)理化教员,执教六年。当时汪雨湘来之际,就租住在索面巷18号,这一住就是七年之久。

  汪雨湘1899年考中秀才,1905年赴日留学,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担任安徽旅宁教育评议部长,并当选第一届全国教育会议代表。他一生从事教育,因知识渊博,思想开明,教学成就显著,深受师生的好评和爱戴。1920年春被委任为芜湖二农校第五任校长。

  汪道涵,原名汪导淮,安徽嘉山县人,1915年出生于安徽芜湖,汪道涵系汪雨湘长子。1921年秋,汪雨湘先生调任滁县师范学校校长,从此离开芜湖。年幼的汪道涵也随父一同离开芜湖,随父辗转迁徙。参加革命后,又转战大江南北,长期任职他省,但对于出生地芜湖却是牢记在心,念念不忘。即使在晚年,仍然能够记得幼年在芜湖的一些往事,对芜湖的建设发展十分关心。1990年9月,担任上海市政府顾问的汪道涵先生来芜考察访问,参观了芜湖地方产品展览,对品种繁多的芜湖产品表示赞赏。还实地考察了微型电机厂、芜湖仪表厂、天河羽绒厂等单位。此次芜湖之行,汪道涵还特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来到索面巷18号,希望能找寻一些幼年的回忆。对于汪道涵的到来,老邻居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短短几个小时的相聚,让汪道涵感动不已。临别前,细心的汪老发现老宅的大门已经损坏,便让秘书留下500元。汪老深情地告诉大家,回来一趟不容易,本想和大家一起吃顿饭,可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留下这点钱,就请老邻居们自己买点东西吧,剩下的钱再制作一扇防盗门。如今,这扇老式防盗门依旧忠实地守卫在索面巷18号的大门前。


索面巷18号,一个充满传奇的老宅。


  索面巷18号不仅是汪道涵先生的故居,同时也曾是著名数学家钟家庆的故居。钟家庆就是从这里走进芜湖一中,走进北京大学,走进博大精深的数学王国的。作为华罗庚最为器重的弟子,华罗庚对他是青睐有加,还曾特意来过索面巷18号一次,探望钟家庆年迈的母亲。对于华罗庚的芜湖之行,这里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钟家庆去世之后,善良的家人和邻居一直瞒着他的母亲。老母亲有一习惯,每天早上必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可凑巧的是,播放钟家庆去逝消息的当天,索面巷18号屋顶换瓦,全体居民都临时搬了出去。就这样,钟家庆的母亲没有按时收听新闻节目,从而也就没有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就这样,这位慈祥的老母亲一直到离开人世也不知儿子已英年早逝。



位于索面巷18号内的钟家庆故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5: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15 17:30 编辑

索面巷是芜湖著名的“三条巷子”之一,南起鱼市街与西内街交叉口,北至淳良里,长约三百米,现存的历代《芜湖县志》均有“索面巷”一名。据《芜湖地名录》记载,“明清时,此巷因聚集面商而得名。”索面巷是徽商到芜湖的第一个落脚点,巷子两旁均为古色古香的徽式民居,上个世纪末,索面巷的东面被全部拆除,如今的索面巷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阴阳巷”:东面已经是一片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森林,西面则仍然保留着一派清末民初的青砖灰瓦。索面巷里曾经住过许多达官显贵,从而让这条老街显得更为与众不同。
     
     周孟文故居  


     周孟文故居位于索面巷13号,一幢青砖灰瓦砌就的徽式民居。周孟文是李鸿章长子李经方的大管家,清末民初之际,李氏家族开始大规模在芜投资房产、米号和钱庄,而李经方本人却很少住在芜湖,因此,芜湖一地的生意就全靠周孟文打点。作为李经方的头号大管家,周孟文也不负李经方的厚望,一直兢兢业业,虽过手银两不计其数,然笔笔清爽,件件有绪,因此深得李经方的信任。例如,从解放初期房屋登记过户情况看,李经芳的“李漱兰堂”房屋出租时,房租全由周孟文掌管。每隔一段时间,周孟文总会将租金分文不少地寄给李经方。周孟文与李经方是否有亲戚关系,现在没有人知道,但李经方与周孟文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李经方去世前分给最痛爱的长女的遗产仅7万大洋,而留给周孟文的却是李氏所属“利洋轮船局”股份10股。利洋轮船局的资产当时值30万大洋,共作30股;单这10股股份,就值10万大洋,已远远超过给他长女的。除此之外,在李经方生前预立的遗嘱,唯一的证明人就是周孟文。不仅如此,李经方还在遗嘱中将他所有子女的财产监护权委托给周孟文。由此可见周孟文在李经方心目中的地位。
    当时周孟文手中掌管的出租房是很多的。解放后,鉴于李经方已去世多年,这些李氏出租房几乎全部捐献给了政府,用以创办芜湖市私立中江中学等。当时,这批房共分三批捐献,总共有214幢、900余间,还有一部分地产尚未建房,面积达280亩。为捐赠一事,周孟文等李家事物相关人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最后的决定也是在索面巷13号周孟文家中作出的。
     1999年,周孟文故居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百年老街,古韵悠悠。如今,索面巷静卧老城深处,一任岁月荡涤繁华。游离于现代生活边缘的老街古朴、宁静,与不远处闹市的车水马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只是不知这“古董”般的宁静,还能延续多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5: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索面巷14号——徽州会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15: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油坊巷



从堂子巷转个弯就拐进了油坊巷。油坊巷东起米市街,西至堂子巷,清光绪二年因开设油榨坊而得名。在堂子巷和油坊巷交界处我发现一字照壁在芜湖老城厢可能排行老大,不信你就到芜湖古城里找一找。 “城厢”和“城墙”是不一样的,城厢是指风物相连的整体,包括城墙以内还包括城墙外和城池关联的设施及民居。芜湖长街和二街是芜湖古城向城墙外的延伸,因此油坊巷的照壁归入芜湖老城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6 13:21 编辑

油坊巷8号、10号、12号三个庭院为纯徽派式两层建筑,结构完全相同,解放前为徽州商会所在地,解放初期为芜湖报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6: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5 17:17 编辑

西内街



西内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东起鱼市街,西至西门口与上长街相接。西内街与长街原本是一条街道,直到明万历三年,芜湖重建县城时才将一条原本完整的十里长街一分为二。以西城门弼赋门为界,城门以内部分称为西门大街,城门以外部分则仍称长街。而在民间,许多百姓依旧习惯称之为长街。因此,直到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时《芜湖县志·地理志》还有这样记载:“西门大街一名长街,自鱼市街至江口宝塔根,号称十里长街。”由此可见,最迟至1919年,西内街还包括在十里长街之内。在老芜湖人的印象里,西内街还有一个别名:长街头子。之所以有这么一个通俗的街名,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西门大街位于长街的起点。至于西门大街改称西内街则大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了。
西内街与长街原本是一条街道,到明万历三年,芜湖重建县城时才将城门以内部分改称西门大街,城门以外部分则仍称长街,而在民间,许多百姓依旧习惯称之为长街。
西内街还有一个别名:长街头子。之所以有这么一个通俗的街名,说来道理也很简单:因西门大街位于长街的起点,至于西门大街改称西内街,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自杭州窜至芜湖,在青弋江边大肆焚掠,官吏束手无策。在这紧要关头,阮弼挺身而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雄厚的财力,号召并组织数千人成立义勇,协力守御,迫使倭寇溃退,遂保一方保安。明万历三年(1575年),芜湖开始着手修建城墙,阮弼又慷慨解囊,以一己之力承担了修建西城门的资金。为表彰阮弼乐善好施的义举,在芜湖城建造完毕之时,西城门遂被冠名弼赋门。萧云从在《太平山水图》中曾对弼赋门有过精细的描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7: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公馆—— 教育家、藏书家、爱国民主人士洪镕故居

洪公馆位于西内街8号,它的主人就是晚清名士洪锡璜(1838-1903)。据《芜湖县志》记载:“洪锡璜字松琴,幼读书有大志,年十五值洪杨之变,出佐江南大营治文书,主帅向荣、张国樑深器之,积功保县丞,以师败愤郁归。光绪初元于上海创书信公局,用轮船行内河,通书信,隐然开今日邮政之先。甲申马江之役以转饷功举知县,办理上海洋务局清丈租地局任事二十年,矢慎矢勤,允洽舆论,沪人士至今称之。工篆书,颇流传于世,卒年六十五。”据此可见,洪锡璜自幼即喜读书,胸怀大志。十五岁时,太平军占领芜湖,洪锡璜逃至清军江南大营,在军中掌管文书,主管文秘工作,先后受到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和张国樑的器重。向、张兵败后,洪锡璜流寓上海。此后,洪锡璜受洋务派影响,投身实业。光绪元年(1875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书信公局”,委托内河客船载运邮件,是为国人自办新式邮政之肇始。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洪锡璜以调拨船只转运军粮、传递军情有功被保荐为上海知县。后分别专事上海洋务局,清丈地租局二十余年。1903年洪锡璜病逝于上海。其长子洪基系我国首批习军事之留日学生,与父同年卒。二子洪镕(1877-1968)是我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家,藏书家。晚年将毕生藏书共计一千三百五十八种、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七册古籍图书捐赠给芜湖市图书馆,1981年,洪镕的骨灰由北京移至芜湖,葬于镜湖之畔的烟雨墩,终于与其所捐图书朝夕相伴,永不分离了。
洪公馆坐北朝南,正门开于西内街,后门已到詹家巷。正门之后,一连七进徽派豪宅一字排开,每进都相对独立,而布局又都基本相同,均为两厢一厅加天井的格局。每进的南北对应各开一门,从正门朝内望去,一进套一进,一眼望不到头,使人深深体会到古人所言“一进侯门深似海”的滋味了。洪公馆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一丝不苟,百余年岁月的侵蚀依旧掩不住那曾经的奢华。据老人讲,洪锡璜的祖上就非常富有,这座洪公馆并不是洪锡璜所建,而是他的祖辈遗产,洪锡璜和他的两个儿子均出生于此。前几年,洪家后人还特意从上海来到这里凭吊先人。至今,洪公馆大体保存完好,只有第二进在2009年2月18日下午遭遇火灾,部分建筑损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7: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7 08:20 编辑

西内街8号即清末安徽洪巡抚的洪公馆(巡抚7个姨太的住处)坐北朝南的六进两层庭院,纯徽派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左右,前五进建筑结构完全一致,后两座结构相同,左侧为三米多高的防火墙,东西跨度近200米,雕梁画栋及屏风雕刻好不气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17: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
芜湖这些老城区和老建筑应该请有水准的设计公司和园林公司来规划设计,不然就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2: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5 22:06 编辑

第二进在2009年2月18日下午遭遇火灾,部分建筑损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3-6-5 22:3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02:31 , Processed in 0.04171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