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kakit

中信广场对于广州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9 1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zqwj603

看一个资料介绍,上海中心的建筑重量约80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4: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fengting

上海中心这么重啊?倒了的纽约世贸,单塔才重 5万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qwj603


    东塔32层以下的核心筒才是钢板剪力墙混凝土(16层以下是双层钢板,16层以上是单层 ...
haswell 发表于 2014-6-9 09:55

多谢科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17: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engting

上海中心这么重啊?倒了的纽约世贸,单塔才重 5万吨。
kakit 发表于 2014-6-9 14:02

东塔是伸臂巨型框架-核心筒的建筑形式,比纽约旧世贸襟撞好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1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kakit

现在的超高层,下面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体积很大,一般六米左右的厚度.500以上的建筑钢结构数万吨.再加上钢筋、混凝土、幕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fengting


    大底板一般是4-5.5米,很少有6米的,因为要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凝固期间的水化热,徐变,所以宁愿用高强度混凝土(C40-C60),亦都要控制到底板体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engting


    大底板一般是4-5.5米,很少有6米的,因为要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凝固期间的水化热, ...
haswell 发表于 2014-6-9 20:30

好像记得ST是6米,东塔是7.5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zqwj603

是的,上海和广州,主要都是冲击平原,地质结构疏松,所以底板比较厚,纽约是在岩层上面,地基工程应该没这么复杂.其实现在大尺寸的混凝土散热已经比以前的技术成熟很多了.三峡工程就曾经遇到的混凝土开裂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qwj603

是的,上海和广州,主要都是冲击平原,地质结构疏松,所以底板比较厚,纽约是在岩层上面 ...
fengting 发表于 2014-6-9 20:58

是的,在三峡大坝大体积、高强度的浇筑纪录面前,高楼底板实在不算什么。
东塔的底板好像是直接浇筑在岩石上面的,当时我在本论坛里问过,为何东塔的底板比ST厚?ST的底板是浇筑在桩基上面的,感觉在岩石上面更牢固,为何更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旧城区的建设,就是围着珠江,一层一层地向外狂张,从最早清朝的长提大马路(十三行),到民国时期的中山路,再到解放后的东方路,最后到改革开放的环市路,一层一层不断向外框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2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zqwj603
厚度值具体如何确定我也说不清,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估计也和建筑主体结构及结构工程师做计算时的经验值有关系...兄台有兴趣可以查阅《 JGJ 6-2011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看看,我的专业也不是建筑,只是喜欢...才知皮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提大马路(十三行),
==================
十三行不在长堤而在文化公园、人民南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0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KIN


    见多识广啊!!!{: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qwj603
厚度值具体如何确定我也说不清,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估计也和建筑主体结构及结构工程师做 ...
fengting 发表于 2014-6-9 23:37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07: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西门大官人2

广州旧城区的建设,就是围着珠江,一层一层地向外狂张,从最早清朝的长提大马路(十三行),到民国时期的中山路,再到解放后的东方路,最后到改革开放的环市路,一层一层不断向外框张。
-----------------------
对,这就是广州的发展轴,一层层的发展轴,用一条横线把发展轴最重要的部分链接一起,就是中轴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21:59 , Processed in 0.04579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