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6 1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到2012年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9年3月,广州、佛山两市市长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合作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的全面推开。2010年11月,广佛地铁(佛山魁奇路-广州西塱)正式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市间日常通勤。广佛、广三、广肇、广佛外环(珠二环)、华快二期、广和大桥等主要高快速路和桥梁成为连接两市的重要通道。道路连通推进了城际公交服务不断对接完善,广佛快巴,广州羊城通和佛山交通卡互融,以及年票等机制都推动了交通一体化和同城化。随着两市交通的一体化和网络化,广佛两市之间的联系已经由过去通过公路系统“两两轴向联系”向城市道路系统“网络联通”转变,结果推动了资本的自由迅速流动,重构了都市区的区位和产业分工。
2013年,广州、佛山两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15420.14亿元和 7010.17亿元,和在一起第一次超过上海市(21602.12亿元)。和非常重要但是深受国际形势影响的“(香)港—深(圳)同城化”相比,“广佛同城化”两市同属广东省辖市是极大的优势,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推动广东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抓手,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同城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在“西联”上没有主动行为,反而提出机动车“限外”方案;佛山城市发展战略强调做强中心,把大笔财政投入远离广佛交界的佛山新城和禅西新城;两市政府各自不搭界,仍然憋足劲与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市民生活自由选择的大趋势对抗。回头看“广佛同城”的历程可以发现,割裂的行政区经济是区域一体化的最大障碍。
广东省政府的治理方式如何从长期形成的强调城市间行政区经济的“竞争”,转变到推动各城市在竞争中有合作的“竞合”,进而演化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确实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如何进一步通过推动一体化获取区域协调发展的红利,是珠江三角洲目前转型升级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