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25 00: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优化配套环境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互联网巨头抢滩琶洲
半年数据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新引进腾讯、阿里、复星、国美、唯品会、小米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
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17个,新增孵化器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成立4家科技支行,新增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家
政策红利
今年,广州在总部经济的扶持力度上又再加码,继2013年出台《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的通知》后,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抓住总部企业最为关心的人才激励、用地优惠等问题,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
例如规定:总部奖励补贴资金的10%要奖励给专门人才;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申请开立广州集体户口;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还要为总部企业的高管、专业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人才公寓房屋租赁和办理入户、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让总部企业落得了户、留得住人,让总部企业的高管和专才扎得下根、安得了心
最近,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琶洲频频成为互联网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个珠江南岸的岛屿定位发展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后,首批土地甫一推出,便被腾讯、阿里巴巴等业内巨擘收入囊中。
而这只是广州抓住转型升级“牛鼻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按照广州规划的蓝图,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实施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吸引更多企业设立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吸引航空、会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总部企业,推进华南新业态总部基地建设,发展泛珠总部经济区。
“大气候”:创新引进方式 吸引总部入驻
总部经济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数。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将总部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积极发挥辐射集聚功能,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成效初显。自2010年至2014年,广州共认定了总部企业328家,奖励总部企业约8.9亿元。
以集聚了全市近1/4总部型企业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为例,不但因为这些企业的进驻带来的规模效应吸纳了近50万高素质就业人口,还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兴起,带动了2000多家信息服务企业、154家金融服务企业、4000多家专业服务企业集聚。
与生产制造环节相比,企业总部搬迁成本较低,呈现一种“候鸟式经济”态势。从国内外发展总部经济的成功案例来看,只有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总部经济“大气候”形成,才能吸引企业总部的“金凤凰”群体迁来。
今年,广州在这一方面就进一步打开思路、创新思维,出台政策支持总部企业或同类别、产业联系紧密的总部企业联合建设总部大厦。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更安排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拍挂等公开方式作为广州总部企业办公用地。这种政策思路也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土地出让中得到充分体现。
“顺风车”:多重优惠便利 企业争相落地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自古就是华南商贸集散地,时至今日,广州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的软环境,为大型企业特别是总部型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最近,在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咨询户数激增。由于自贸区企业享税收优惠和进出口方面的便利,许多企业都希望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创业兴业。据了解,自今年初广州明确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以来,目前准备在南沙自贸区注册的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平均投资达3600万元,其中仅融资租赁企业就达到20多家,资本100多亿元。
而世界500强企业在南沙投资项目已超过40个,总部经济项目大量入驻。在去年10月的一次重大项目签约中,南沙就有9个总部经济项目落地,其中中交明珠国际项目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建设的集总部经济、现代商务、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地标型办公建筑群,构建粤港澳总部示范基地和金融创新平台。另外,南沙16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集聚区主体工程已经启动,中化广东总部等一批新项目也相继落户,这些都说明了广州着力打造的软环境所具有的吸引力。
“软环境”:一企一策服务 支持总部企业
下一步,广州还将继续优化服务总部经济的各项配套,建立总部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市领导定点联系、跟踪服务总部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总部经济的发展环境。还将实行“一企一策”,根据总部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落户。同时,鼓励商用楼宇面向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租售物业。
“广州只要守住珠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地位,加上发展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原来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肯定可以吸引到更多总部企业落户。”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广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商贸城市,本身就具有发展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企业总部经济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要看到广州具有的医疗、教育资源,也可以培育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的总部企业。
此外,广州也应该发挥自己省会城市的优势,从国际范围、全国范围到区域范围、省级范围的企业总部,都可以争取尽量多地落户广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