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8 12: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楼怎么样见仁见智。但村中村是近十几年来广州城建的最大败笔。
当年林某不同意开发商进入旧改是重大失误,虽然他对工业布局有贡献。
表面看,林是防止90年代后期的烂尾发生,保障民生,但事实是错失了最好的城市升级机会,京沪深抓住了机会,所以上去了。对于广州未来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林某对2000年后的经济走势理解不够。
城中城是广州的伤疤,城非城,存非村,让广州近20年优势缩小,甚至落后了。
城市评价有两部分:城市面貌、城市功能。这个很好理解,正如女人的评价包括外貌和贤惠。美女不贤、丑女贤惠都是有瑕疵的。而事实上美女不贤比丑女贤惠更有市场。
城中城密布的广州属于丑女贤惠,有了珠江新城,广州面貌有了改变。但跟上海,甚至深圳比,远远不够。
广州一公里之内必有城中城。
不管城中城有多少成本优势、批发市场等经济形式,但整体效率太低下,弊远远大于利。
没有好的环境,几乎所有产业都受到制约。最突出的是,对给社会带来最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吸引力太弱,市场不接受和城中城的外来工或者本土低素质农民混居。造成广州产业升级难。至于卫生、治安等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民主、公平是渐进的,我们失去了城中城改造的十几年,城市面貌拉分太多,即使城市功能再提升,城市竞争力还是下滑。
中国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结合最好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深圳城市功能差点,但城市面貌非常突出,因此吸引力也很高。
广州如果内环内城中城不改造,尤其是天河村、石牌、棠下、潭村、濂泉等,那么永远不能称为国际都市,最多是大城市而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困难,广州也有,重点说说城中城也是有感而发,希望广州明天更好。
想象一下,如果员村改造和金融城起步区连成一片,琶洲建成,石牌,棠下和金融城练成一片,沥窖等海珠南部改造完成,那是多么靓丽的都市景观,即使不是高楼,即使是排排矮楼,也是整齐、整洁的市区。更别说芳村、大坦沙等地的改造预期了。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