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12 1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4-12 18:31 编辑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率先开展疫后重振规划
面对疫情冲击,武汉市局率先开展疫后重振规划,加快探索“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构建“1﹢4﹢X”的规划体系,即“1”个《疫情影响评估及疫后重振规划纲要》,《应急系统与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经济复兴与产业重振专项规划》《健康城市标准及评估》《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4个专项,推动招商云、土地保障、城建计划、社区监测平台等一批政策、标准和行动计划,保障规划实施。
加强健康营造,打造健康城市。建立健康城市标准体系,健全医疗卫生设施体系;聚焦环境安全保障和供应设施安全问题,编制实施新一轮环卫、电网和生命线规划;完善城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体系,推进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加大“健康促进型”设施建设,打造文化体育设施、康养休闲场所和健身绿道网络等多类型健康生活空间。
强化应急防灾,打造韧性城市。建立多情景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制定并落实“全周期、分区分级管理”的应急预案;开展物资筹备、供应及服务站点规划,确保物资配送顺畅;开展疫情后期交通特征分析与交通组织管理研究,提出复工复产期间交通有序恢复的组织策略;建立可追溯的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制度,保障出行安全。
完善社区规划,加强空间治理。合理制定社区适宜规模、建设标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进驻社区对口服务;建立空间弹性管理机制;合理划定适宜规模的战略留白用地,应对城市未来发展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快谋划“新基建”规划布局,实现公共服务、交通、市政设施管理的感知、互联、分析、预测和控制。
优化调整重大城建项目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武汉市局调整2020年城建计划总体安排和建设时序,提出新增项目53个,增加年度投资额约553亿元。
聚焦重点、聚焦见成效,全力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支持,大力推进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项目、重点区块、重要工程等项目实施,提出全部续建项目疫情结束后立即复工、既有综合交通新建项目加快开工、解决痛点的市级新建项目优先开工,促进经济快速走出疫情影响。
创新打造“汉地云”用地推介平台
“汉地云”平台是一个整合了我市土地现状、规划、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云平台,包括“土地推介、智能寻地、政策手册、互动交流”4个模块,是目前国内最全面的城市土地信息云平台,由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开发和维护。首次发布即推出了200余宗招商地块和30余个主题园区或功能板块,总用地规模约86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武汉市局提出疫后重振政策17项并上报,积极争取部省支持政策出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全面摸清全市土地要素家底和供应潜力,构建“汉地云”平台系统,具备土地推介、智能寻地、政策手册、互动交流四大功能,形成包括100余个土地推介项目和30个工业园区的招商项目库,实现招商区域和地块信息的空间化展示。交易中心将现场挂牌调整为网上挂牌出让,推动重点项目成交,保障武汉市土地市场平稳运行。
点击进入平台看到,企业可依据“项目类型、行政区、供地计划”进行地块选择,无论是倾向于重点功能区、工业园区、历史街区、特色小镇、城市更新等主题,还是酒店、医院、教育等门类,都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地块。
每宗推荐地块都有详细“身份”信息,标明了地块的性质、占地面积、供地计划、规划前景等。想要摸清地块的“身价”,只需点击“周边查询”选项,就能查看所属区域5年内的土地交易价格、房屋均价、公共配套、公共交通等信息。若想进一步了解,还可拨打平台上预留的联系人电话,获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对一服务。
“若开发企业想更自由地选地,也能实现。”该平台技术方、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在全国首创了“智能寻地”模块,企业在平台上圈定意向投资区域后,平台能快速自动生成该区域的用地现状构成、土地批征供用和规划控制要求等信息,省去了中间环节和实地考察的成本费用,选地效率大为提升。
未来,该平台还将继续打造为网上交易、签约的“全流程供地”高阶模式
3月31日,武汉市土地市场在疫情发生后首次推出的10宗用地全部成交,土地面积约120.7公顷。
改革创新,全面推动疫后重振
经过这一次疫情“大考”,武汉市局更加坚定了“创建全国卓越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决心和信念,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开创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局面。
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推进“审批大集中”,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清单制、拿地即开工等服务举措,完善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服务平台,构建审批与服务一体、处室和事业单位协同、市局与分局联动,高效便捷、服务优良的审批服务新体系,努力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无差别受理、同城通办。
深化规划编审体系改革。推进“编制大集中”,对全局涉及空间规划编制的职能进行整合重构,对全域空间、地上地下、各类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战略引领、有效传导、同级唯一、管控清晰的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编审体系,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全面落实新修正《土地管理法》,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土地供应与盘活存量、闲置用地处置、违法用地处置等挂钩机制。完善供地管理机制,持续维护全市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平稳、健康、长远发展。
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建设全市社区治理和空间监测平台,建立具有武汉特色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以社区信息化的建立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同步开展规划师进社区活动,逐步实现全市社区规划服务全覆盖。逐步推进全市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创新。全面推进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基本建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平台。建设规划设计建筑管理依据库、规则库,实现标准型工程建设项目“机器代人”审查。构建数字城市模拟运行环境,创建计算式城市仿真技术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智慧决策管理平台,争取将仿真实验室纳入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为新时代城市治理工作提供范例。
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加强全市域自然资源管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建设,构建全市域、集建区、非集建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格局。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摸清生态资源“家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现状图和管理图,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年度数据库,编制年度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