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6-26 1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7# 深海永恒
中国尊的技术含量问题应该请教121121121121先生,他才是专业人士。至于中国尊的设计,我只是强调一下最显著的特征:这是一座巨大而纯粹的图腾式建筑,它与它南面广阔的绿地进深是相生的。如果Z15地块不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它就承受不起这样一个设计,如果这个设计放在别的地方,那么也不合适。北沪深三座高楼只有这一座处在一个建筑实轴上,这可以被看做是对北京传统城市轴线的模仿,但同时也赋予这座建筑一种不可避免的迫人气质。中国尊是高高在上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在这里,建筑师没有资格搞概念:“生态”、“绿色立面”、“气流调节”、“艺术空间”,这些在中国尊这里都行不通,中国尊的关键词里面压根不允许这些人文色彩存在。这座建筑的设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彰显一种抽象化的权力在这座城市乃至于整个中国的存在。这种权力是“下迫”的而非“上冲”的,因而中国尊是平顶,呈现出北方官式建筑的典型审美;这种权力是自称广涵一切的,因而中国尊基座和顶冠皆扩大,造成一种云砧式的、接天之台的意向。对中国尊的介绍很多,不外乎说什么“礼”、“青铜尊”云云。在我看来这只是设计者对自己心知肚明的设计理念讳莫如深罢了。权力,唯有迫人的权力,才是这座建筑真正要纳入其话语之中的主题词。而在这一点上,中国尊的设计是成功的,对比其他投标设计,它的中标是理所当然的。
深圳平安有着巨大的塔刹,锋芒毕露,但这实际上是对其位置的补偿:福田是个虚轴,轴线上的市民中心既不以高度、又不以形体来标志它的地位(它甚至不是对称的),而平安则侧居轴线一侧,也没有狭长的进深空间来给它加上一个仪式属性,因而它在形态的表达上是自由的,高耸却谦和,锋利却近人,灯塔而拓荒牛。如果把平安的设计放到Z15,有些人估计会感到不安,因为北京是座有着天花板的城市,这层天花板看不见但却不可刺探。深圳则没有这层天花板。
上海中心其实是一系列从大到小的圆柱体。这个意向是典型的通天塔式的。但是通天塔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永不能封顶。因而这座通天塔被一层柔和的幕墙保护起来,这块帷幕在建筑的顶端被拈起一角,暗示着被包裹在里面的形体虽然在形体上有限,但却带着无限旋转上升的潜能。上海所要彰显的城市语汇是多元,它在大境阁和海关大楼之间打着转。上海中心也一样,它的核心有着理性的形体,但是转而又以东方式的含蓄帷幕遮了一下。这个设计同样是成功的,理解了这个设计,就能理解为什么福斯特的三棱锥最后失败了。上海不需要那样的图腾。
三座建筑将矗立在它们各自的城市,作为一段时间中三座城市的标志,它们的确能使我们一窥北沪深的城市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