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并州柳西

[龙城轶事]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贴(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今日开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1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凝土东城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2 1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2 1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2 13: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0# tywj6101 非常好,如果楼主将这些照片发到本人的明太原城的帖子中,将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徐八百年古建筑迎来修缮希望:徐沟文庙城隍庙建筑群是太原仅存的一处完整的传统庙院组群建筑





   栖霞楼北侧已坍塌,  清徐一处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在历经风雨之后,摇摇欲坠。几经波折,经当地人多年努力,这处建筑群终于迎来了修缮的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4-11-24 14:41 编辑

一副对联道尽八百年沧桑

    八百年风吹雨打 今日尚可屹立不倒徐沟真乃圣地;
    几十载有看无修 明天或成瓦砾一堆古城再无古迹。

    这副由当地人所书、去年张贴在清徐县徐沟城隍庙栖霞楼门前的对联,道尽了徐沟文庙城隍庙建筑群的八百年沧桑。

    该建筑群占地9900平方米,是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徐沟县志》记载,该建筑群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明初被水淹没后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除栖霞楼外,建筑均被火焚,后再建。该建筑群是太原仅存的一处完整的传统庙院组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尤其是城隍庙的栖霞楼,造型雄伟独特,三层重檐层层叠起,斗拱密麻,用1000多条大小不同的木构件串连而成却不用一钉一铆,设计科学严密,巧夺天工,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只是,当11月17日记者来到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前时,看到的却是一幅因几十年间缺乏维护而摇摇欲坠的景象:栖霞楼顶干枯的蒿草密布,因瓦当掉落,不少木构裸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打,中部墙体坍塌,底部因盐碱潮湿使得支柱底部变得腐朽。进入院内,蒿草遍地,茂密的芦苇甚至有一人高,随处可见散落在地的残砖破瓦。原本用来维护城隍大殿而砌起的墙柱也出现倾颓。即使是栖霞楼后面前些年重修的厢房,也因地面过于潮湿而使墙体出现盐碱化现象。
   
    时下天干物燥,为防止火灾发生,建筑群的看护人苏金生正组织村民在院内除草。“栖霞楼其实是个为城隍爷唱戏的乐楼,我小时候在这里看过戏。只要在栖霞楼内柱子上搭上木板,就是一个戏台。”现年70岁的村民段有福说道。在老段的记忆中,那时的栖霞楼是一个北面呈开放式的建筑,顶部完好,支柱干燥结实,即使是栖霞楼前面地上铺着的青砖,也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这种砖又大又厚,长宽接近二尺,我们都叫它海砖,一块砖可以站四个人。”他说道。只是如今,这些海砖早已无影无踪。尽管栖霞楼损坏严重,但从顶部纷繁复杂却排列有序的斗拱组合与木雕上仍不难看出建筑的精美。据正在除草的村民介绍,尽管建筑群内部的各种塑像和壁画早已荡然无存,但因为此处在建国后曾做过很长时间的粮站,才使得整体建筑躲过文革浩劫而幸存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算盘与两户豪门的恩怨

    城隍大殿是徐沟城隍庙的主殿,由于长期被粮站占用,曾有着开放式门窗的殿门早已被砖墙所代替,史料记载中的抱厦也没有了踪影。尽管如此,但从屋顶随处可见的龙形装饰木雕仍不难看出建筑的庄重。进入大殿内部,一种厚重的感觉扑面而来。大殿内的支柱依旧坚实,顶部是雕刻有祥云的图案。屋顶由三层粗壮的横梁支撑,尽管历经数百年但依旧坚实无比。殿内入深达十多米,虽然没有了城隍的塑像,但当地人却在内供奉着城隍的牌位,甚至在牌位前用捡来的砖头临时搭起一些跪拜的座椅。“这些墙壁上原本都有绘画,但粮站占用时全给粉刷了。”苏金生告诉记者,除了雕塑和绘画,城隍大殿中还有一个铁打的算盘。在这个铁打的算盘背后,则是当地两户豪门至今都说不清的账。150年前的清咸丰年间,徐沟天禄堂王家因生意不断扩大,便将河南的生意交由王家的外甥、徐沟东南坊村的张联勤打理。张联勤在家排行老六,因此被人们称为张老六。此人确实是个人才,著名的徐沟背棍便是由他发扬光大的。张老六在河南帮王家打理生意期间,因自家的财富迅速膨胀而引起王家的怀疑。加上中间有人煽风点火,王家怀疑张老六中饱私囊。也许是确实掌握了一些证据,王启恩(天禄堂当家)一纸诉状将张老六告到衙门,官司一直打到省辕都没有结果。后来,王启恩病逝,这场官司自然也成了一笔糊涂账。在民间传说中,城隍爷管理阴间的纠纷,王家遂打造了一个铁算盘悬挂于徐沟城隍庙内,意为:活着没打完官司,死后在阴间也要算清这笔账。

    对于这个故事,张老六的后人张二宝也向记者做了证实,只不过他告诉记者,张老六的财富是自己经营所得。如今,虽然王家打造的铁算盘早已失去了下落,但当地人每碰到什么纠缠不清的烂账和难解的纠纷时,总喜欢说一句:“拿城隍庙的铁算盘来算一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照壁与数百年的遗憾

    徐沟城隍庙的西侧是文庙,即供奉与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城隍庙相比,文庙更加败落:宫墙残破,前院房屋倾颓,就连后院大成殿的前墙也倒塌了一块,屋顶的琉璃瓦早已破败不堪。
    文庙的前面是一座盘龙琉璃照壁,盘龙历经数百年已经残破,但琉璃依旧光洁如新。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人们担心盘龙喝文庙西侧水塘的水而吓着人,便将盘龙的下巴敲掉了。后来由于缺乏维护,又丢失了部分物件,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与盘龙琉璃照壁相比,文庙大成殿两侧的碑廊肯定是不幸的。原本满是历代碑刻的碑廊,碑刻已经没有了踪影,就连东碑廊唯一一块幸存下来的清代刻石也于四年前被人盗走了,而这块刻石原本是清徐县境内现存的唯一完好的一通石刻像。几经波折,记者见到了早些年留下来的石刻影印件。从石刻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石刻像为清咸丰三年(1852年)的作品,上面刻有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及相关叙文,手法简练朴素,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东碑廊南侧,原本平整的墙体上至今仍留着偷盗者挖出的长方形大坑,缝隙切割整齐,可见偷盗之人处心积虑。“丢失的不止刻石,城隍庙上面原来还有个琉璃做的小庙,也在早些年丢失了,还有一些兽首装饰。如果不尽快维修,可能还会有东西继续丢失。有些房子的檩子都裸露了,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座庙,这些檩子早被人们偷偷拆光了。”苏金生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4-11-24 14:44 编辑

一个筹委会与未来的希望

    守着宝贝,却不惜其价值,难怪曾多次到过此处的一名山东游客说:“别的地方有一只小虾就开始研究海洋生物了,而这里守着海洋却不知所云。”
    事实上,社会上对于修缮徐沟文庙城隍庙建筑群的呼声由来已久,且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清徐两会上提出相关议案,当地文物部门也曾制定过相关维修方案,但除2010年曾对城隍庙的东西厢房和文庙的照壁进行重修后,因缺乏资金便再也没有了动静。据当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介绍,即使是东西厢房和照壁的重修,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讲也不科学。因为没有考虑该建筑群当前所处的低洼潮湿的地势,这也就是重修后的建筑在短期内出现盐碱化的原因。“其实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该人士说道。
     如今这一情况出现了转机。2013年5月,经徐沟镇政府牵头,由当地人发起成立了徐沟修复文庙城隍庙募捐委员会。“成员有15人,都是当地人。”据委员会副组长高宜温介绍,募捐委员会目前已募集到500多万元,并有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将全部用于修复工程。高宜温告诉记者,在募捐委员会的努力下,徐沟文庙城隍庙建筑群的修复问题得到了耿彦波市长的批示,省市文保部门的专家也在今年多次来现场进行打夯勘察,并制定了相关维修方案。
   今年7月,当地政府和文物旅游部门专门邀请省古建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维修方案和相关维修事宜进行了论证。“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在建筑群内部和四周挖掘建设地下排水设施,地面上的古建筑采取落架原址修复;另一种方案是,先对两座庙宇的建筑物进行落架拆卸,所有建筑材料编号保存,对庙宇原址地基进行回填,将地基抬高3.8米,使雨水能顺利排到金川路,之后在新地基上重修古庙。”高宜温告诉记者,现在已基本确定是第二套方案,目前正在等待最后的审批。“由于近期农村将进行换届选举,修复工程恐怕要等到明年才行。”高宜温告诉记者,工程耗资较多,清徐相关部门对此事极为重视,正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也许正是有了希望,城隍庙门口的对联也在今年换成了:
    做好人行善事留荣今古,栖霞楼仍承载辉煌过去;
    修古庙传古典造福后代,徐沟城正打造美好未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4: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4-11-24 15:00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5: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漂亮的多了,太漂亮的建筑了!希望早日修缮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10# dingdangmaook


    前段时间还出规划要拆了盖高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6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修复,太原城区内最古老的关帝庙——西校尉营关帝庙的雄姿再现,整个寺庙的大门、大殿、钟鼓楼以及寝宫等建筑主体已全部完成,施工人员开始内部精修和寺庙西侧的奶奶庙修复。
  据了解,本次修复为避免原址地势低洼建筑受水侵蚀,将整个寺庙地基抬高了1.8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00:34 , Processed in 0.0699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