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1 19: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集团退出8个月后,新光海航人寿终于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正式更名为鼎诚人寿,由万峰出任董事长。与此同时,由于增资后偿付能力重新达标,银保监会批准解除针对新光海航的行政监管措施,这意味着时隔三年之久,新光海航终于可以正常开展业务。
新光海航完成工商登记正式更名鼎诚人寿,董事会洗牌
6月18日,新光海航人寿官网发布公司名称及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公告,公司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正式更名为“鼎诚人寿”,法人也变更为万峰,落款日期为6月10日。
2019年年初,辞任新华保险(54.200, 1.50, 2.85%)董事长的万峰加盟新光海航人寿出任临时负责人。新光海航人寿官网公告显示,万峰于5月30日获银保监会批准出任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
除公司名称和法人变更外,新光海航人寿的董事会也发生大洗牌。
工商变更信息显示,6月10日,原股东海航集团派驻董事王东辉、谭向东和台湾新光人寿派驻的副董事长潘柏铮均退出董事会行列。在新增的5名董事会成员中,万峰任董事长,股东深圳乐安居房地产和上海冠浦房地产分别派出董事,同时聘任创兴银行执行董事宗建新和国美金控总裁陈伟两位为独立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潘柏铮卸任新光海航副董事长的职位后,新增董事并未补上这一空缺。
2018年10月10日,银保监会官网正式发布关于新光海航人寿变更股东及注册资本的批复。其中,海航集团将持有的38%、12%新光海航人寿股权分别转让给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和冠浦房地产。股权变动完成后,海航集团正式退出。
本次工商信息变更的完成,也意味着自银保监会批复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8个月后,新光海航人寿已经彻底与海航集团划清界限。
增资7.5亿元改善偿付能力,行政监管措施被解除
『慧保天下』获悉,在完成工商信息变更的同时,新光海航人寿已于日前被银保监会解除行政监管措施,可以正常开展新业务及增设分支机构。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严重不达标,原中国保监自2015年11月起会对新光海航人寿采取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停止开展新业务的监管措施。
成立于2009年3月的新光海航人寿由海航集团和台湾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二者各持股50%。然而由于中外股东管理理念差异,新光海航人寿保费在经历短暂增长后一直停滞不前。
净利润方面,新光海航人寿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2009年~2018年期间,公司累计亏损近8个亿,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自2015年起跌至-179.71%。因偿付能力充足率过低,原中国保监会对新光海航人寿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责令其从2015年11月起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停止开展新业务并尽快增资。
其实,早在2012年,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拟于当年7月31日前按比例向新光海航人寿合计注资5亿元,但海航集团的增资款迟迟未能到账。2016年,新光人寿又将其向新光海航增资的2.5亿元增资款收回。在此期间,海航集团则通过旗下公司发起成立渤海人寿,随即闻安民便从新光海航董事长调任渤海人寿董事长。
2016年11月,新光海航人寿发布公告,深圳市柏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受让51%股份成为新的控股股东,不过该方案一直未获原保监会批准。2018年3月,原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落地后,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为三分之一,柏霖资管试图持股51%的希望彻底落空。
直至2018年10月,银保监会批准新光海航人寿增资7.5亿元,注册资本从5亿元人民币增至12.5亿元人民币。其中,股东台湾新光人寿、深圳前海香江金融、深圳柏霖资管、深圳国展投资、上海冠浦地产及深圳乐安居将分别向新光海航增资1.875亿元、0.6 亿元、1.75 亿元、1.25亿元、0.65亿元及1.375亿元,共计7.5亿元。
增资完成后,新光海航人寿股权结构如下: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增资后的新光海航人寿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604.5%、2019年第一季度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622.47%,已达到“偿二代”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相关要求。经银保监会批准解除行政监管措施,可以正常开展业务及增设分支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