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24 1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定位从何而来】实力说话 功能使然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不是从天而降的,是由城市综合实力和其在国家战略所起的门户枢纽功能所决定。
  城市综合实力: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三城”
  篇幅所限,只能拣几个主要指标谈谈。
  经济总量首当其冲。2015年,广州GDP达18100亿元,增长8.4%,总量逊于上海的24965亿元、北京的22969亿元,增速则快于京沪,连续27年坐稳“探花”。至此,“北上广”三城在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对香港的超越。从1990年广州首次跻身前三算起,在这25年的时间维度里,纵向比,广州经济总量增长了近56倍;横向比,广州GDP所占上海、北京GDP的比重分别从1990年的40%、63.6%一路追到了2015年的72.5%、78.8%,相对差距呈逐年缩小之势。几乎可以肯定,广州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最乐观的估计今年即可实现,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城市经济第三极。
  人口,从来都是衡量城市规模、城市地位的核心指标。广州现有户籍人口854万,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527万,常住人口接近1400万,属于按国务院最新标准划定的“超大城市”。21世纪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增长率高于京沪,说明广州对人口的吸纳效应不亚于京沪。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将广州到2020年的人口“红线”控制在1800万,比之2015年的1350万还有较大余地,人口红利在广州仍将持续释放。
  消费,则是检测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量尺。2015年,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2.96亿元,增长11%,总额居全国第三位,增速领先,人均消费品零售额高居全国首位。一句话:广州人生活水平高!
  谈完总量谈质量。“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质量与效益在城市竞争力中往往占据更重要地位,因为它决定了数量或规模扩张能否可持续进行”,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的研究表明,广州胜在经济质量和效益较好,比如:广州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高于京沪;劳动生产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资本投入产出率(GDP/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20个主要经济发达城市中居第二位;在综合能耗水平上,广州万元吨标煤指标大大低于其他四个国家中心城市。此外,作为经济效益的量表,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长期高于北京和上海,“总体上看,广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较高,能源消耗基本达到全国最低水平,而人均产出和投入产出率跨入全国最高行列”。
  谈经济质量不能不谈经济结构。放眼全球,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0%。放眼全国,也只有“北上广”三座城市达到或接近这个衡量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北京一马当先,2015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9.8%,增加值达1.8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9.9%,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同样越过了70%的门槛,成功实现了服务主导型经济。上海、广州这两项指标相近,均接近而尚未达到门槛。其中,广州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为1:32:67,服务业占比距70%有3个点的差距,现代服务业占比的差距还要稍大一点。但是,放眼其他几个万亿级经济体量的中国城市,这两项指标的差距则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北上广”在经济质量和产业转型升级上,集体甩开了追兵城市一个身位。
  宜居宜业方面,广州有多项重要指标领衔全国。一是空气质量。2015年达标天数312天、比2014年多了30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在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二是公交出行率。公交系统日出行1700万人次,公交出行率为62%,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地铁通车里程266公里、在建263公里,日均运客量660万人次,2017年将成为继京沪之后第三个地铁通车里程超过500公里的城市,届时,公交出行率有望提高到70%,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实现“公交都市”目标。三是机遇机会。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16》报告显示,广州得分第一。“机遇之都”的桂冠,意味着发展机遇相对最公平,表明成功创业就业的机会全国最多,微观活力较强。
  即便是被视为广州短板的金融业,去年也实现增加值1629.43亿元,仅次于其他3个一线城市;保费收入714.36亿元,居全国前三名。原来,广州金融也没那么弱,只是暂时还没那么强,但正在珠江北岸崛起的广州国际金融城预示了广州金融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