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4 12:5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xxhxx 于 2025-6-14 13:00 编辑
ddmao 发表于 2025-6-14 08:12
中际旭创等千亿市值的光模块企业,靠的是海外巨头。他66亿的营收,一大半都是海外巨头给的。而光迅科技的 ...


武汉目前能达到千亿级别的企业就两家,一个三峡一个长存,三峡就不谈了,长存也还是属于国企范畴,实际上武汉的民营经济这两年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当代系、山河系、卓尔、九州通、良品铺子、居然之家,还是光谷的高德红外、斗鱼、福禄网络、天喻信息,大家过得都是非常难的。武汉目前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没有哪个区域能在城市掉队后仍独善其身的,这不符合历史规律和经济常识。光谷的内生力量是武汉最强的,那是因为光谷本身有武汉最密集的智力资源,同理经开之前能起来也是因为神农之前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并不市场化,但是行政力量一直都是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因素,光谷充足的智力资源追根溯源,也源自于偏行政化的高校及研究所布局。经开汽车产业因行政决策而兴当前也因忽视市场而逐步艰难。而光谷的智力资源因为不存在市场化竞争所以仍可源源不断的开放,所以局面会好很多。但是不是说经开倒了光谷就起来了,各区间的经济逻辑和城市间逻辑并不相似,区级的合作可能性远大于竞争。所以争论谁行谁不行没有任何意义,经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好对于光谷的助力与机会,远比发展不好要多得多。反之也是一样,光谷的软件、光电子、芯片、人工智能发展好了,经开的汽车产业也会更容易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1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hxxhxx 发表于 2025-6-14 12:58
武汉目前能达到千亿级别的企业就两家,一个三峡一个长存,三峡就不谈了,长存也还是属于国企范畴,实际 ...

总算有人说到电子了,不要再听那些人说什么政策政策倾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13:2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车谷、临空、长江新城、星谷,还是江北江南主城,都要加油...特别同意楼上说的区级的合作远大于竞争,就算武汉合并一百年后拆市,也改变不了大家是一个大都市圈的现实,在外部环境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省级的联系弱一些但是同理,很多资源平台都是共享的。不要从最亲近的地方开始就把资源搞得少少的...谁有什么优势谁就去做什么。目前来看每个区域都有政策以外的自身优势。而且现在几所好大学都过江了,未来江北科创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15: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本田S7五月销量52,这东本的日本人还没醒悟么,东风要被坑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口腔获IPO备案:年营收4亿利润6250万 武汉将再收获IPO

雷递
2025-6-1322:05北京


雷递网  6月13日

武汉大众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众口腔”)日前获IPO备案,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一旦大众口腔上市,武汉将再增加一家香港上市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20: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本地银行这多家,为什么没有一家上市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2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5-6-12 11:56
能不能拉着军子在黄陂/新洲搞一个类似纽北赛道的地方,叫汉北?让小米的新车都在武汉首发刷圈。
然后 ...

要搞也是在经开区的军山 汉南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21:5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j8jj 发表于 2025-6-14 21:05
要搞也是在经开区的军山 汉南搞啊!

八字没一撇,还在yy阶段,就开始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23:2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fwtzwrsm 发表于 2025-6-14 10:47
市值的问题 长江电力笑而不语

长电什么时候回武汉了在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0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联合开展工业软件生态合作签约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6-14 08:25



6月13日,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开幕。会上,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联合开展工业软件生态合作签约。



2025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记者高勇 摄


数据显示,湖北软件业务收入已占据中部六省近“半壁江山”。继去年六省省会联合发出“推动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今年再次升级协作模式,共同签署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合作协议,结合区域特色优势,围绕航天、船舶、汽车等高端特色场景探索合作路径。

当日,武汉市签约24个软件招商项目,涉及AI、算力、智能驾驶等领域,吸引了来自北京、杭州、上海、合肥等地的企业在武汉落地布局。



武汉市软件招商项目签约仪式。记者高勇 摄


此前已在汉布局的软通动力在武汉员工已超6500人,带动区域产业链上下游数万人就业。软通动力集团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刘会福介绍,软通动力武汉第二总部基地将于年底建成投用,包含软件与技术服务业务全国总部、技术研究院全国总院等,成为其在湖北发展的科技策源地和交付基地,构建以武汉为核心、襄阳、宜昌和荆门协同的一主三副区域发展格局。



与会嘉宾用手机记录嘉宾发言。记者高勇 摄


记者从会上获知,在软件领域,武汉有相关企业4.2万余家。2024年,武汉市软件产业规模达3521亿元,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软件名城之首。当下,武汉正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两大关键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地球空间信息、汽车软件三大特色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三个前沿领域,构建“2+3+3”软件产业发展体系,到2030年,推动全市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08: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钢加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通讯员邱宬)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湖北纳入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要求,湖北新增47家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上线交易,是目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近4年的发展,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数据质量全面提升,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今年,经国 务 院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管控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后,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超60%。

根据名录,湖北将有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等7家钢铁企业,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阳新)有限公司等38家水泥企业,汉江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潜江市正豪华盛铝电有限公司等2家铝冶炼企业将参与全国碳交易。

目前,位于湖北武汉的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平台——中碳登全力配合做好碳市场扩围工作,助力全国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正式纳入市场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0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无创脑机接口新品获批注册

湖北日报


6月11日,工程师在组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的光纤帽。近日,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经颅磁刺激仪设备获批医疗器械三类产品注册证,该设备可通过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无创穿过头皮和颅骨,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变化,达到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目的。目前,依瑞德经颅磁刺激仪保有量超1万台,应用于全球千余家医疗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0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mao 于 2025-6-15 09:38 编辑

https://m.toutiao.com/is/oLpa0gHgRlY/

https://mr.baidu.com/r/1ErL3ct3h ... ;u=a0796b18ece7e598

央视新闻:光谷究竟掌握了怎样的成功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08:5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武汉主城核心区和光谷的关系,就是静安黄浦和浦东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1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5-6-12 11:56
能不能拉着军子在黄陂/新洲搞一个类似纽北赛道的地方,叫汉北?让小米的新车都在武汉首发刷圈。
然后 ...

思路打开,能不能以武汉二环作为赛道,搞一个世界级的城市拉力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1:20 , Processed in 0.06382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