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安徽外贸进出口总值4585.4亿元,同比增长15.2%,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九、中部第一。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4125.3亿元,同比增长26.2%,规模位列全国第十、中部第二。

考虑到河南外贸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安徽中部外贸第一的宝座,似乎并不稳固。
实际上,几年前河南才是守擂的一方,中部无可争议的外贸“火车头”。
谈到河南外贸,不得不提富士康,这些年来两者深度绑定。富士康在2010年落地郑州,河南在2012年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并连续十二年稳坐中部头把交椅。然而,随着近年来产能转移风险和市场收缩压力加剧,高度依赖背后潜藏的危机逐步显现。
长期以来,手机出口占据河南出口的“半壁江山”,但从2022年起,手机出口总值开始快速滑落。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河南手机出口总值从2727.2亿元下滑至2406.2亿元,占河南出口总值的比例也从54.3%下滑至45.6%。
这也让安徽看到了赶超的机会。
2023年前11个月,安徽凭借26.2亿元的优势领先河南,进出口总值位列中部第一。到当年末,河南奋力反超安徽,保住了中部外贸龙头地位,尽管领先优势仅55.7亿元。
进入2024年,安徽外贸值几乎每个月都比河南高出100多亿元。2024年全年,安徽进出口以7.4%的增速,完胜河南的4.2%,中部外贸第一省由此易主。
这不仅是座次的变化,更是外贸结构的调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过去很多年,河南外贸总量一直很大,但过度依赖富士康代工,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安徽凭借长三角的优势,承接了一些产业与技术转移,产业结构更“新”。
去年,安徽机电产品出口4079.1亿元,增长13.9%,占出口总值的70.4%。其中,汽车出口95.4万辆,出口量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安徽机电产品出口额再度大幅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1.9%,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电动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371.3亿元,增长67.8%。
但河南不想就此认输。
今年一季度,河南外贸同比增长28%,增速全国第三、中部六省第一,是安徽增速(13.1%)的一倍多。上半年,河南出口机电产品1777.2亿元,增长59.8%。其中,汽车244.1亿元,增长65.7%。“新三样”产品出口141.5亿元,增长152.8%。其中电动汽车出口131.1亿元, 增长275.6%。
秦尊文表示,河南正在经历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河南虽然不沿海、不沿江,但在机场、中欧班列等方面可以继续深挖,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湖北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