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11月23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3 1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米兰 发表于 2018-11-23 18:19
周**在光明日报吹光谷的文章。

大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8:3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grgr 发表于 2018-11-23 18:09
这次上市公司推介会不错,省zf新闻公开说项目转化率太低,点名了武汉,黄石等几个城市,累计落地转化率仅为 ...

落实项目开工真的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国强与国药集团董事长郭建新座谈

招商武汉  招商武汉  今天

11月22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国强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新、总经理佘鲁林一行座谈。
马国强对国药集团长期以来与武汉市保持密切战略伙伴关系,支持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感谢。
马国强介绍,当前,武汉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XXX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市真诚邀请和欢迎国药集团进一步加大在汉投资力度,加强与武汉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助推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8: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米兰 发表于 2018-11-23 18:19
周**在光明日报吹光谷的文章。

吹武汉市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当然,作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光谷也被吹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江大桥 于 2018-11-23 19:07 编辑
sagrgr 发表于 2018-11-23 18:02
自贸区制度建设落后这个跟上面也有关系,当然主要还是湖北现在的干部年龄太大,思想太保守,红中走后没个主 ...


有见识。红中是真大才。

如此不利,还能局座。

以后高升如能帮助武汉一些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米兰 发表于 2018-11-23 18:19
周**在光明日报吹光谷的文章。

谢谢周!使劲吹,拉项目落地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中在广东呆了20年,眼界和思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20个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光谷加速院士经济落地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包括德国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等在内,20个中外院士成果转化项目与东湖高新区企业实现签约,占参会院士成果转化签约项目的50%。

在光谷落地实施的20个院士签约项目中光电信息产业项目8个、生物产业项目7个、智能制造项目4个、新能源项目1个,其中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制造工厂验证平台、安全型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无疑会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其最终将实现全固态,特斯拉、大众、丰田及众多大学都开始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新一轮投资和研究,大众曾宣布计划研发续航1000km固态电池,丰田汽车预计2022年完成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在这一全球角逐的前沿领域,华中科大教授、中科院程时杰院士将与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安全型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与生产工艺”,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以投资入股方式,与武汉飔拓(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深度学习从自由文本中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年净利润3000万元以上,纳税2000万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有利于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张建伟在世界范围内的智能机器人行业,以及在欧洲华人专业人士中有广泛的影响,曾领导开发出可用于工业4.0的经验学习机器人系统等,其中模块化教育机器人、多功能轮椅等已经进入产品化阶段。而飔拓在光谷专注于人工智能,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于IBM、京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同时,会上对35家院士工作站进行集中授牌,40项院士成果转化项目实现签约,其中14家来自光谷院士工作站获得授牌,占全市院士工作站授牌数量的40%,如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工程院潘垣院士,其团队专注于提升直流电网核心装备研发能力,去年经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孵化成立企业,预计2020年可形成20亿的市场规模。

今年以来,光谷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加速院士经济在光谷落地生根。(记者李佳 通讯员李春龙)

【编辑:符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8-11-23 19:05
有见识。红中是真大才。

如此不利,还能局座。

红中去津就是收拾烂摊子的,主动挤水,多次向雄安(老大)表忠心,很明白的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11-23 18:43
马国强与国药集团董事长郭建新座谈

招商武汉  招商武汉  今天

老马这节奏是要和各个央企老总谈个遍,就看有没有项目落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20:3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18-11-23 16:25
武汉绿地中心:预计2019年11月22日外立面竣工

武汉绿地中心  中北路  今天

关键是照片没转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20:4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2日,在第18届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武汉长江新城管委会与加拿大湖北商会签署了《中加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区合作备忘录》,投资总金额达100亿元,将在长江新城打造中加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区(下称中加合作区),形成“一园一港三镇”。  ”一园一港三镇”具体包括:中加国际教育园、中加国际食品冷链港、中加国际科创小镇、中加国际金融小镇和加拿大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卓越教育集团将建设其中的国际教育学园,白求恩中加友谊医院也将落户该学园。  加拿大食品安全质量及冷藏运输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加合作区将利用加拿大技术及武汉区位交通优势,打造集食品冷链运输、食品交易、跨境电商、ZY大厨房为一体的百万吨级“国际食品冷链物流港”。  加拿大万锦市是武汉友好城市,双方将合作建设中加国际科创小镇,并引入人工智能、分布式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动漫与电影制作基地、生命科学与食品安全研究院、诺贝尔奖得主及院士工作站等项目,还将在万锦市建立武汉离岸创新中心。  对接加拿大各本土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资源,在武汉打造以金融风险管控、绿色金融发展等为核心课题的中加国际金融研究院、中加国际金融学院、中加国际金融会议中心以及加拿大国际金融总部大厦,兴建中加国际金融小镇。  同时,建设集加拿大美食文化街、冰酒主题公园于一体的加拿大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填充华中地区市场空白,可让武汉人足不出户便能体验枫国魅力。(长江日报融媒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20: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WHCT 发表于 2018-11-23 11:57
北方的话也可能是天津吧,脑洞大点雄安新区也有可能。说不定放到西部也有可能。

雄安新区还真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2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mano320 于 2018-11-23 21:17 编辑

马:抓紧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原创: 长江新城  


11月23日,武汉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40位“两院”院士在汉聚首,贯彻落实总 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共商武汉科技创新大计,共谋武汉高质量发展。

会上,武汉市为35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为5名入站院士代表颁发聘书;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为5家企业代表授牌。

“两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李德仁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呼吁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先进思想的践行者、做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邓秀新,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分别致辞。省政协副主席秦顺全,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市委常委蔡杰、曹裕江、李有祥出席会议。

马在讲话中对院士、专家们表示感谢。他指出,总
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我市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马强调,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武汉绝不能落后。

要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坚持围绕产业抓创新,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谋划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抓紧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加快集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主体力量;

营造崇尚科学的价值追求,让创新精神成为城市品质。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列入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最优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保障。


周主持会议要求——

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科技创新摆在武汉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要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聚集资源,靶向发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要主动对接高端智库,上下联动,做好服务,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会上还进行了院士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签约,总金额达93.21亿元。

武汉现有院士67人
,居全国前列,先后成立了7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高端智力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2018年,武汉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打造“院士之城”。

两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李德仁
在11月23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两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李德仁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科学引领 高质量发展”倡议。

李德仁倡议,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政治意识,做先进思想的践行者,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科技创新的伟业之中,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征程中建功立业;

永攀科学高峰,做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让武汉成为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科技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积极创新创业,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瞄准武汉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科技难题,在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以及精准扶贫、生态修复、长江大保护、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用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中坚作用,做国家和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不断加速武汉科教优势向创新优势转换,助推武汉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加强科普实践,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让不断涌现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成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坚实基础。

茆智院士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2000年曾获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仅他一人获得此奖。

“武汉现在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科技创新必将站上新的台阶。”茆智院士表示,湖北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上游和中游交汇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给武汉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茆智院士认为,武汉市委、市政府应把握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学习浙江等地留住大学生人才的先进办法,促进武汉的高速发展。

张俐娜院士是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也是获得“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的第一位中国人,她致力于原始创新科研,演绎了绿色材料的“神话”故事。

“论文做得再好,基础研究最终也要为成果转化服务。”张俐娜院士认为,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勤奋、充满智慧,在国际上的原始创新性成果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率不高。

张俐娜院士指出:湖北省是高教大省,却不是科研成果转化强省。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应更加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的落地转化,调研哪些项目真正可以转化成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几个大的项目,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引导关注
“中国光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院士

“这次召开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这么多院士聚集在武汉很不容易”,“中国光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说,“大家都很关心武汉的发展,也必将为武汉发展献言献策,推动城市建设。”

赵梓森院士认为,武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发达,没有台风和地震,大学生数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武汉的发展,必须留住人才。目前,武汉市出台了住房等优惠政策,还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人才留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8:20 , Processed in 0.05405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